最新消息:

一个人要赚多少钱,才能财务自由?

励志好文 lizhia 63浏览 0评论

“财务自由”,是许多人的梦想。

关于怎么实现财务自由,曾经有人提出过一个公式,叫做“25倍法则”那么,“25倍法则”到底能不能让你财务自由呢?这笔账到底是怎么算的呢?以及这个方法到底能不能实现预期中的效果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一位决策研究专家,喻颖正老师,喻老师过去20多年,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如何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喻老师也是得到App《老喻的人生算法课》《老喻·决策算法100讲》专栏的主理人。

本文选自《老喻·决策算法100讲》,喻老师将跟你算一笔账,看看什么是“25倍法则”,以及它到底能不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

 

01

赚多少钱,才够退休?

“25倍法则”来自一个叫作“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运动,“FIRE”是一个英文缩写,意思就是“财务自由,提早退休”。

其核心法则是:积累一年生活费25倍的储蓄,然后每年用这笔钱赚上4%,小学数学一算,25✖️4%=1,正好够一年开销。

举个例子,你一年开销大约是10万,那么只要你攒够了10万的25倍,也就是250万,然后用这250万每年赚4%,正好获得10万的收益,够一年用,而250万的本金也不用动。

概括而言,就是:养一窝会下蛋的鸡,每年下足够的蛋给你吃,鸡不用动,没准儿还越变越肥呢。

“25倍法则”主张通过降低物欲,过极简生活来积攒足够的资金,然后依靠每年大约4%的投资收益维持日常生活,同时还能跑赢通货膨胀。

先不说别的,跑赢通胀哪有那么简单啊。通货膨胀和万有引力一样,无法抗拒。

下面这张图标题是“一公斤黄金买一辆车?”,描述了过去100年,黄金购买力和美元购买力的变迁。

1920年,美国人平均年收入约为1400(1407)美元,约合两公斤(2110克)黄金,那时候一辆车,大约600多美元,相当于半年收入,一公斤黄金。

2019年呢?一辆车涨到了4万美元,差不多也是一公斤黄金。

这背后是啥呢?过去100年,一美元的购买力,已经变成了6分钱。

所以,你看,要想简单用25倍法则,来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不容易。

这世界上哪里有什么轻松的财务自由法则。

难怪有一个所谓的投资“第二十二条军规”:能够清晰阐明并快速应用的投资规律都是无效的。

但是, “25倍法则”,依然能够给我们一个关于个人财富的非常本质的启发。

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你的资产*年化收益率-每年支出>0。

这个公式强调了资产、年收益率和年支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要从一辈子的角度,为自己建立一个最基本的财务防守系统。

02

在财务上,进攻还是防守?

我在35岁就退休了,因为正好赶上了地产比较火的某个阶段,加上自己要求不高,早早移居了海外。

记得我刚登陆温哥华,就问会计师:有没有那种有稳定租金回报的公寓出售?

会计师说:有啊,在温西(当地最好的区域之一)有整栋的三四层公寓,租金回报大约6%多。

听起来还可以,但是,那时是2008年,别说6%,就算是10%的年化回报率,都没多少中国人瞧得上。

于是,这个现在看来极为正确的一个决定,就这样跟我擦肩而过了。

为什么现在看那是一个好决定?

首先,稳定的租金收入,能够带来非常好的现金流。

有一种观点认为:有钱人不是资产体量越来越大,而是现金流越来越多。

换句话说,我们一生应该追求的,不是做大做强资产体量,而是做大做强稳定、持续的现金流。尤其是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这一点更加重要。

那时买公寓之所以是一个好决策还因为,长期而言,最牢靠的财富来自复利。

短期看,那栋公寓的租金似乎一般,但是随着时间,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的租金会上涨,年复一年的租金收益与租金递增叠加在一起,会产生惊人的复利收益。

第三,在温哥华的整栋老公寓,还有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重新规划。

因为当地的城区已经没有存量土地,于是政府就将一些老房子所在的区域增加容积率,原来两三层的老公寓,现在可以拆掉建成六层,甚至更高。这样,土地的价值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是一个攻守兼备的决定。

这么好的决定,当初我为什么没有执行?

本质上,还是因为不懂。

面上的道理懂了,而且我自以为算是不算贪心的人,一直觉得钱够花就行了。但当时考虑这件事情时,还是有点儿心不在焉,觉得可有可无。

这类智慧,需要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才能够悟到。

我们国家过去三四十年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大的起伏。所以,我们很难理解财富上应该做好“防守”。

而我们的父辈并没有真正享受过市场经济的红利,确切说没有真正富过,所以也没有财富的智慧传承给我们。

从这个角度看,25倍法则,充满了我们需要学习和践行的智慧:在财富上做好长期规划,做好现金流管理。

尤其是,要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思维,来管理现金流:算出生活的基本开销,然后努力让现金流大于这一开销。

但有些时候,我们容易只关注自上而下,也就是总想着用钱去赚更多的钱,来实现某个更高级别的财富梦想。

其实,我们应该先追求安心,安全,再去追求成长,跨越。

03

如何践行“25倍法则”?

什么叫财务自由?

有种说法是:你不必为养活自己而出卖时间。

“25倍法则”的追随者们并非只为退休,而是为了通过财务自由摆脱“以时间换金钱”的工作方式,从而投身于真正热爱的事业,追求更加健康和满意的生活。

其实我们无需提早退休,也可以学习这种有益处的生活方式。

践行“25倍法则”的方法,基本上是一些常识,例如:

算好现金流。算出你每年的收入,努力让自己的开销小于这个数值。

在不必要的开销上做减法。这年头,大家喜欢收到快递的感觉,每次花钱也不多,却买来一堆没啥用的东西。做减法,不仅减少开支,还能够让我们专注于生活的本质。

尽早开始存钱。要想有一群下蛋的母鸡,要先从攒鸡蛋开始,别不拿小钱当钱,每一分钱都可能是财富的种子。

创造终生现金流。让自己的财富积累,变成能够源源不断下鸡蛋的母鸡。我们应该以防守的态度,去追求那些够用就可以的长期收益。

为了实现人生的自由,我们要展现出更坚定的决心和更强的行动力,用一种积极向上、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做长期规划。

而在具体策略上,则应该是保守的,以不损失本金为前提。

其实,我们应该先追求安心,安全,再去追求成长,跨越。

04

4%收益从哪儿来?

再来看财务自由的第四个问题。

概念再高级,方法再正确,态度再积极,也解决不了核心:4%收益从哪儿来?

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生活的定义也不同,没人能够给出标准答案。

不过,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应该加入“消极管理俱乐部”。例如多元化定投指数基金。个人投资者应避开股票选择的主动管理游戏,专注于资产组合的配置。

投资必须遵循一条简单的规则——避免错误。25倍法则,追求的也是一种防守策略。

关于财富方面的防守策略,查尔斯·D.埃利斯在《赢得输家的游戏》一书中总结了“投资十诫”,其中有几条可以供你参考:

勿忘储蓄。不要投机。

不要把住宅当成投资。

不要从事商品期货交易。

别被经纪人或共同基金销售忽悠了。

不要投资新的或者“有意思”的投资工具。

把你的长期目标、长期投资计划及财产规划写下来,

对于有定投计划的人,应专注于指数基金。

不要投资你自己的公司——尽管这个公司可能真的很好,因为自己在这家公司的工作收入,已经是“总体经济组合”的主要配置了——这讲的就是分散风险的原则。

你看,关于投资,没有“应该做什么”的法则,倒是有一堆“不要做什么”的法则。

我自己的做法是:

在错过了买下收租公寓之后,亡羊补牢,在一个稀缺的核心区域,投资了一些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物业;

为自己和家人们买了一些安全的投资型保险,这相当于强制每年做一些储蓄,并为将来带来终生收入;

以分散的方式,做一些被动型的投资;

此外,有一个小小的账户,用来做一些追求高回报的探索。

05

实现财务自由,我们该怎么行动?

25倍法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么,我们该怎么行动?——这是财务自由的第五个问题。

如果回到35岁,自己刚退休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什么?

1、按照25倍法则,建立一个财务上的防守系统。

算好每年的开销,然后努力实现超过4%的被动现金流收入。

永远不要小瞧4%。

因为坚守了4%,才会有向上的更大可能;而如果总是贪图过高的回报率,到最后连这4%都守不住。

2、早做打算,制定长期路线图,勿以钱少而不为。

你需要长期而伟大的路线图。

在投资方面,时间就是阿基米德的杠杆。投资的时间长度,对于任何一项投资都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制定正确资产组合的关键。

年轻时,我也经常轻视一些“小钱”,觉得不算钱,没啥大用。现在,年过半百,我才懂得当初是多心急,多愚蠢。

假如财富本质上犹如生命,是一个生长的过程,那么其作为复杂系统,更像是耕耘田地,种下森林,而不是去无人区探险。

这个道理,我懂得太晚,希望你不要和我一样。

3、先避大险,再求大功。

想要攒够25倍年开销的本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要稳扎稳打,开源节流,控制开销,另一方面还要有“成大功”的追求。但我依然不想就此给出太明细的定义。

成大功可以是创业成功,可这只是极少数人的运气;成大功可以是长期定投获得复利回报,比如过去十年定投标普500和纳指;成大功也可以是认真工作之余,开了个社交账号,结果成了网红。

……

总之,你需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有超额的追求,超额的付出,并且能够接纳不确定性。

以及,千万不要因为这个追求超额回报的部分,影响了你稳扎稳打的那部分收入累计。

如果非要给个比例,应该是90%放在稳扎稳打,10%放在超额回报。并且,这90%和10%之间最好是区隔开来的。

然而,比起“求大功”,也许“避大险”更重要。

即使我们按照25倍法则构建了自己的财务系统,也要随时检视:这个系统牢靠吗?

例如,你看到某个基金过去十年都有百分之十几的年化回报率,就All in,但是,未来十年其回报率有多高?该基金有爆仓的可能性吗?

除此之外,人生无常,我们还会面临生老病死,以及意料之外的天灾人祸,我们需要通过备用金、保险等多种方法,守卫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最后,回到25倍法则,我们应该学习其中“养好鸡、用蛋生活、而鸡长在”的理念,这才是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长久之道。

祝你好运。

 

https://mp.weixin.qq.com/s/vSuRM5AP8qnSubt5XI3PvA

转载请注明:励志啊,互联网最励志资源聚集地 » 一个人要赚多少钱,才能财务自由?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Ads Blocker Image Powered by Code Help Pro

检测到广告拦截器

为了小站生存发展,请将本站加入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