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臣服的力量:如何接受当下,掌控人生

励志好文 lizhia 20浏览 0评论

“你做什么是次要的,怎样做才是首要的。”

-埃克哈特·托利

如何在改善现状与臣服之间找到平衡?

区分“当下时刻”与“生活情境”

– 臣服的对象是“当下这一刻”,而不是整个生活状况。比如,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臣服意味着接受“我此刻在这份工作中”的现实,而不是“我必须永远接受这份工作”。

– 在接受当下的基础上,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来改变、改善或离开这个状况?”然后采取行动。

从抗拒转向觉察

– 当你感到不满或抗拒时,观察自己的内心反应,而不是立即被它驱使。比如,工作中遇到不公平时,与其愤怒地对抗,不如先接受“此刻我感到愤怒”,然后冷静地决定如何应对。

– 托利建议:通过觉察抗拒,它会变得有意识,而有意识的抗拒无法长久存在。

采取“臣服行动”

– 行动不是次要的,但“怎样行动”更重要。臣服后的行动源于内在的平静与洞察,而不是情绪化的反应。例如,面对社会不公,臣服不是忍受不公,而是接受“此刻的不公存在”,然后以清晰的心态推动变革。

– 这种行动更有力量,因为它不被消极情绪拖累。

不满作为觉醒的信号,而非行动的唯一动力

– 用户质疑:“如果没有不满,行动的动力从何而来?”托利认为,不满可以是觉醒的起点,但不是行动的根本驱动力。真正的动力来自与本体的连接——一种超越思维的生命能量。

– 自然界的例子很说明问题:花朵生长不需要不满,它们顺应生命流动而绽放。人类也可以通过臣服,找到内在的创造力,而非依赖不满。

臣服的意义

你几次提到过“臣服”。我不喜欢这个观点,它听起来就像宿命论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接受现实,我们就不会努力去改善它。在我看来,在个人生活和集体方面,进步的含义就是不去接受现实的局限,而是努力超越现实,把事情变得更好。如果我们人类不这么做,我们今天仍会住在洞穴里。

我们应怎样在改善现状、完成工作以及臣服之间找到平衡呢?

对于有些人来说,臣服可能很消极,意味着失败、放弃、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迟钝、退缩等。然而,真正的臣服是与这些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说消极地去忍受你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情况,不做任何努力,也不是说停止制订计划或采取积极的行动。

臣服是一种顺随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

你唯一能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在当下时刻,所以臣服就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它是放弃对当下的内心抗拒。内心抗拒就是通过心理批判和消极的情绪,对当下时刻说“不”。

当事情出错的时候,即你思维的要求和期望与现实之间有差距时,内心抗拒就会变得尤其明显。如果你年纪够大,就会知道事情出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要从生活中消除痛苦和悲伤,这就是练习臣服的最终时刻。接受当下的现实,你就会立即从你的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从而与你的本体相联结。抗拒就是思维。

臣服是一种纯内心现象。它不是说在你的外在不采取行动并改变状况。事实上,当你臣服时,你需要接受的不是所有的情况,而是被称为当下的那一小部分。

比如,当你陷入泥沼中时,你不会说:“好,我认了,我就让自己陷入泥沼中吧。”听任事态发展不是臣服。你不需要接受不开心的生活情境,也不需要欺骗你自己说:“陷入泥沼中没什么不好的。”不,你完全认识到你应该从泥沼中脱身而出,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刻,而不给它贴心理标签。这就是说对当下没有批判,也就没有抗拒,没有消极情感。

接受当下的现实,然后采取行动,尽最大的努力从泥沼中摆脱出来。这种行动叫积极的行动,它比产生于愤怒、绝望或挫折的消极行为更具威力。不对当下时刻贴任何心理标签,不断地臣服于当下,直到你取得理想的结果。

不对当下时刻贴任何心理标签,不断地臣服于当下,直到你取得理想的结果。

让我来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在一个浓雾弥漫的夜晚,你一个人独自走在路上。但是你有一个光亮很强的手电筒,在浓雾中开辟了一个狭窄而明亮的空间。浓雾就是你的生活情境,它包含着过去和未来;手电就是你的意识临在;明亮的空间就是你的当下时刻。

不臣服会让你的心理形式——小我的外壳更加顽固,所以创造了一种很强的孤立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你周围的人就会被你视为一种威胁。经由批判而产生想去毁坏其他人或其他物的无意识的冲动,还有竞争和操控的欲望,就会产生。甚至大自然也会变成你的敌人,你的认知和解释都被恐惧所控制。被我们称为偏执狂的心理疾病比起这种正常但又充满障碍的意识状态,只稍微严重了一些。

如果你发现你的生活情境令你不满意或无法忍耐,只有通过臣服,你才能打破充满在你生活情境中的无意识的抗拒。

除了你的心理形式,你的身体也会因为抗拒变得古板和僵硬。身体的各个部位会产生紧张感,整个身体都会收缩。对健康极为重要的生命能量的自由流动就会受到限制。一些治疗身体的方法可能对恢复这种能量流动有所帮助,但是除非你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臣服于当下,否则这些方式只会起到表面作用。因为它的根本原因——抗拒的模式——没有被消除。

你体内的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被构成你生活情境的阶段性环境所影响,但是只有通过臣服你才能接触到它。它就是生命,你的本体——存在于当下时刻的无时间领域,而“找到这种生命”,就是耶稣说的“你唯一需要做的事”。

***

如果你发现你的生活情境令你不满意或无法忍耐,只有通过臣服,你才能打破充满在你生活情境中的无意识的抗拒。

臣服与采取行动、寻求变化或达到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在臣服状态中,一种完全不同的能量会流入你所做的事情之中,臣服让你和本体的能量源头重新联结。如果你所做的事是与本体相联结的,那么它将会变成你生命能量的一场庆典,并将带你更深入当下。通过不抗拒,你意识的质量、做事或创造的质量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臣服的效果会自然出现并反映出这些质量。我们可以称它为“臣服行动”。它不再是我们几千年来惯称的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觉醒,工作这个词将会从我们的词典中消失,或许将会被一个新的词所替代。

如果你所做的事是与本体相联结的,那么它将会变成你生命能量的一场庆典,并将带你更深入当下。

你会经历什么样的未来,主要决定于你当下时刻意识的质量。所以臣服是引发积极变化的关键所在。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是次要的。离开了臣服的意识状态,就不会产生任何的积极行动。

我知道,当我处于一种不开心或令我不满意的状态时,如果完全接受事实,我就不会痛苦或不开心。但是,我仍然疑惑,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不满意,那么采取行动和做出变化的能量或动力从何处产生呢?

在臣服状态中,你会清楚地看到你需要做什么,然后采取行动,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从大自然中学会这个道理:观察万事是如何运作的,生命的奇迹是如何在没有不满或不开心的状态下展现在你面前的。这就是“看看这些百合花是如何生长的;它们不耕不纺却过得好好的”的原因。

如果所有的状况都令你不满意或不开心,请你立即将当下这一刻从那些状况中分离出来,向事实臣服。它就是穿越浓雾的手电筒。这样你的意识状态就不会被你的外部状况所控制。你就不会有反应,也不会去抗拒。

然后,请看看你的生活情境,试着问你自己:“我可不可以做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状况,改善它或离开它呢?”如果可以,你就会采取合适的行动。

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未来需要做的一百件事情上,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此刻可以做的一件事情上。这不是说你不需要做任何计划,或许这个计划就是你现在需要做的一件事。我所说的是请不要开始播放心理电影,把你自己投身于未来之中,从而丢失了当下。

你现在所采取的行动也许不会立即有结果,但在结果出现前,请接纳当前的事实。

如果你无法采取任何行动,也无法从你的状况中离开,那么请你臣服,更深地进入当下时刻以及本体意识。当你进入本体的无时间状态时,你有时不需要做很多事情,变化就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生活会帮助你,并与你合作。如果内在因素(比如恐惧、愧疚或惰性)阻止你采取行动,它们也将会消失在你的本体意识之光中。

如果你臣服,你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内在,并检查那里是否有抗拒的存在。

请别把臣服与“我不愿再烦恼了”或“我不在乎”这种态度混淆在一起。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态度与消极心态有关,有隐藏的怨恨在其中,所以它根本不是臣服,而是戴着面具的抗拒。

如果你臣服,你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内在,并检查那里是否有抗拒的存在。请保持警惕,或许有许多抗拒会以思维或未被辨认出来的情绪形式隐藏在你的内心黑暗处。

从思维能量到灵性能量

放下抗拒,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仍然不清楚该如何放下抗拒。如果你说通过臣服来放下抗拒,那么问题是:“怎样做?”

首先承认你的内心有抗拒。观察你的思维是如何创造抗拒,如何为你的生活状况、你自己或他人贴标签的。关注思维的过程,感受情绪的能量。通过观察抗拒,你将会明白它毫无用处。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无意识的抗拒就会变成有意识。你不可能既有意识又不开心,既有意识又有消极心态。

任何形式的消极心态、不开心或痛苦都意味着有抗拒的存在,而抗拒通常是无意识的。

我当然对不开心的感觉有意识了?

你会选择不开心吗?如果你没选择它,它是怎么产生的?它的目的是什么?谁让它持续下去的?你说你能意识到不开心的感觉,但事实是你对这些感觉认同了,并不由自主地在让这个过程持续下去。所有的这些都是无意识。

如果你有意识,也就是说你完全进入当下时刻,那么所有消极的心态就会立即消失。它们无法在你临在的意识中生存。它们只能在你无意识的状态中生存。

痛苦之身无法在你临在的意识状态中存活很久。给痛苦时间,会让它持续下去,时间就是它的生命血液。用你强烈的临在意识去除时间,它就会消亡。但是你要它消亡吗?你真的受够了吗?如果没有它,你将会是谁?

当你臣服时,你散发出来的能量振动频率,要比仍然控制我们世界的思维能量的振动频率高得多。

那些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可能在短时间内仍然很活跃,但是它们不会再次控制你的生活。你曾经所抗拒的外在情境也会发生变化,并在臣服状态中很快消失。它是情境和人的有力工具。如果情况没有立即发生变化,你对当下时刻的接受就会使你得以超越它们。不管是以上情况的哪一种,你都自由了!

在个人关系中臣服

如果有人要利用、操纵或控制我,我该怎么办?我要向他们臣服吗?

他们没有本体的意识,所以他们无意识地想从你那获取能量和力量。实际上,只有无意识的人才会企图利用或操控他人,但是也只有无意识的人才会被别人利用或操控。如果你抗拒或反抗别人的无意识行为,你自己也会变得无意识。但是臣服不是说你允许那些无意识的人利用你。绝对不是。你完全可以坚定地对那个人说“不”,或者离开那种情况,并同时进入内心的完全无抗拒状态。

当你对一个人或一个情境说“不”时,让它产生于你对是与非的清楚了解和你的洞见,而不是你的反应。让它成为一个非反应的“不”,高质量的“不”,一个不带任何消极情绪的“不”,这样它就不会创造更多的痛苦。

工作中的一个情况让我很不开心,我也试着向它臣服,但是我发现那不可能。我的心中充满了抗拒的情绪。

如果你不能臣服,请你立即采取行动:说出来或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状况,或者离开它。请对你的生命负责。别用消极心态污染了你美丽的内在和这个地球。请不要让任何形式的不开心在你内心中生存。

如果你无法采取行动,比如当你在监狱中时,那你有两个选择:抗拒或臣服;被束缚或不依赖于外在环境而获得内心自由;承受痛苦或享受内心的宁静。

通过臣服,你与别人的关系将会得到巨大的改变。

对外在行为我们也要采取非抗拒的形式吗?比如不抗拒暴力,或是抗拒仅仅与我们的内在生命有关?

你只需要关注你的内心状态,这是主要的。当然,这将会改变你外部生活的行为、你与别人的关系等。

如果你总是不能接受事实,就意味着你不会接受任何本然的面目。你将会批判、批评、标记、拒绝或试图改变他人。

如果你一直把当下视为达到未来目标的一种手段的话,你也会把你碰到或与你相关的人当成达到你目标的一个工具,那么你们的关系、那个人,对你而言就是次要的或根本不重要的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能从这段关系中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是物质的收获、权力感、肉体的欢愉或其他形式的小我的满足。

如果你突然感觉到非常轻松、清晰和宁静,那么,这毫无疑问就是你已经真正地臣服了的信号。

现在让我来阐述一下臣服在人际关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当你与别人发生争论或冲突时(也许是你的伴侣或你亲近的人),首先请观察当你被攻击时,你是如何进行防卫的,或当你攻击别人时,你是如何展开进攻的。

观察你对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执着。请感觉你好胜心理背后的心理——情绪能量。这是一种小我的思维能量。通过觉知它、感受它,你将会使自己变得有意识。然后在某天,当你与别人争论时,你将会突然意识到你还有一个选择,并决定放弃你的反应——仅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时你臣服了。

放弃反应不是指仅口头上说“好,你是对的”,脸上却写着“我才不屑于你这种幼稚的无意识之举”。这种口是心非的反应,只是把抗拒放置在另一个层面,小我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占绝对的优势。真正的臣服是放下整个争斗的心理——情绪的内在能量场。

小我非常狡猾,所以请你一定要保持警惕,非常临在并诚实地观察你是否真正地放弃了你的思维认同。如果你突然感觉到非常轻松、清晰和宁静,那么,这毫无疑问就是你已经真正地臣服了的信号。然后再观察另外一个人的反应。当思维认同被放弃时,真正的交流就开始了。

面对暴力、侵略之类的行为时,不抗拒是什么意思?

不抗拒并不是说不采取任何行动。它是指你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由反应引起的。记住,东方武术中深藏的智慧:因势利导,以柔克刚。

我说过,当你处于强烈的临在状态中时,“无为”是转化和疗愈个人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道教中,有“无为”这个词,它通常被理解成“无行动的行动”或“无行动地安静地坐着”。在古代中国,这被看成是一个最高的成就或美德。它与普通意识状态或无意识状态中的不采取任何行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源于恐惧、惰性或优柔寡断。真正的“无为”意味着内心的不抗拒和高度的警惕。

如果需要采取行动,你的行动将不会是对你的思维的反射,而是从有意识的临在中对情况做出反应。在这种状态下,你的思维中没有任何概念,包括非暴力概念。所以谁会预测得到你将会做什么呢?

小我认为你的力量隐藏在你的抗拒之中;而事实上,抗拒使你与力量的真正源头——本体相脱离。抗拒是伪装成力量的恐惧和懦弱。小我视为懦弱的,事实是你最纯净、无邪和有力量的本体;而它视为力量的其实就是懦弱。所以,小我存在于无数的抗拒模式中,它起着反作用来掩盖你的“懦弱”——而实际上这种“懦弱”却是你真正的力量之所在。

臣服是内心毫无保留地接纳事实。此刻我们在谈论的是你的生命,而不是谈论你的生活条件或生活环境,也就是生命情境。

在你臣服之前,无意识的角色扮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互动。在臣服状态中,你不再需要自我辩护和虚假的面具。你会变得非常简单、非常真实。小我说,“这是很危险的”,“你将会受到伤害,你将会变得脆弱”。但小我不知道的是:只有通过臣服,放弃抗拒,通过变得“脆弱”,你才会发现你真正的、关键的不可摧残的本质。

臣服的真正含义

埃克哈特·托利的“臣服”并不是消极地屈服于现实,也不是放弃努力或接受宿命。相反,它是一种深刻的智慧:顺随生命的流动,接受当下时刻的现实,而不进行内心的抗拒。这种抗拒往往表现为心理上的批判或消极情绪,尤其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臣服的本质是无条件地接受“现在这一刻”,而不是对整个生活状况无差别地妥协。

例如,托利用“陷入泥沼”的比喻说明:臣服不是说“我认了,就让自己陷在泥沼里”,而是承认当下的事实——“我现在在泥沼中”——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而不是被情绪(如愤怒或绝望)驱使。臣服是接受当下,而不是接受永不变更的现状。

用户担心“如果我们一直接受现实,就不会努力改善它”。这种担忧源于对臣服的误解。臣服不是停止行动,而是改变行动的出发点:从抗拒和挣扎转向清晰与平静。托利强调,真正的进步不是通过抗拒现实的局限,而是通过接受当下,找到更具创造性和力量的行动方式。

将痛苦转变成平安

我读过有关古希腊一位禁欲哲学家的文章,当他被告知他的儿子死于意外时,他回答说:“我早知道他不是不朽的。”这是臣服吗?如果是,我不要这种臣服。在有些情况下,臣服看起来不自然而且没有人性。

切断你的感受并不是臣服。但是我们不知道当这位哲学家说这样的话时,他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在有些极端的情况下,你可能仍然不可能接受当下时刻,但是你仍然会得到第二次臣服的机会。

你的第一个机会是向当下的现实臣服。承认现实不能改变——因为它已经发生了。然后视情况而定,做你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接受现实,就不会再有消极心态,不会再有痛苦,不会再有不开心的事。这样你就会生活在一种非抗拒的状态之中,一种充满恩典、轻松、没有挣扎的状态。

如果你做不到这样,当你错失了这第一个机会时——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意识来阻止一些习惯性的和无意识的抗拒,或者因为情况是如此的极端,到了你绝对无法接受的程度——你就会创造某种形式的痛苦。表面上看起来是情况在创造痛苦,其实是你的抗拒在创造痛苦。

现在你还有第二个臣服的机会:如果你不能接受外在的状况,那么请你接受内心状况。这就是说,不要去抗拒痛苦,允许它的存在。向悲伤、绝望、恐惧、孤单或者任何形式的痛苦臣服。在不贴心理标签的情况下去观察它,拥抱它。然后,观察臣服的奇迹是如何将深深的痛苦转化为深深的宁静的。这显然是你的磨难,但让它成为你复活和提升的契机。

我不明白一个人如何向痛苦臣服。如像你自己所指出的那样,痛苦是不臣服,那么,你是怎样向不臣服去臣服的?

请暂且忘记臣服。当你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时,所有对臣服的谈论都可能无效和没有意义。当你的痛苦很深刻时,你可能有很强的欲望去逃避它而不是向它臣服。你不想去感受你所感受的,还有什么会比这更正常呢?但是这种逃避无济于事。你有许多种逃避方式——工作、喝酒、药物、愤怒、压抑等,但是它们不会使你从痛苦中解放出来。痛苦不会因为你把它压到无意识中而减轻。

当你否认你情绪上的痛苦时,你所做的或所想的,以及你与别人的关系都会被它所污染。你会传播它们,就像你散发你的能量一样,其他人就会潜意识地拾起你的痛苦。如果他们处于无意识状态中的话,他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以某种形式攻击或伤害你。或者你会无意识地将你的痛苦投射到对方,从而伤害他们。你会吸引或创造和你内在状态呼应的事件。

当你无法脱离痛苦时,你仍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不去逃避它,而是去面对它,去全面地感受它。感受它,但不要去思考它。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将你的痛苦表达出来,但是不要在你的思维中去写剧本。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感受上,而不是集中在造成这种感觉的人、事情或情况上。

别让思维利用你的痛苦去创造一种受害者身份。为自己感到可怜并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人会使你困在痛苦中。由于你不可能从这种感觉中脱离出来,所以转化痛苦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深入痛苦之中,否则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请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感觉之上,并且不要对它做任何心理标记。当你深入这种感觉时,请保持高度警觉。首先,它可能看起来像一个黑暗而令人恐惧的地方,并且当你脱离它的愿望产生时,请观察它但不要采取行动。

不断地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痛苦上,并感受悲伤、恐惧、愤恨和孤单等。请保持警觉,保持临在——与你的整个存在共存,与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共存。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将光明带进黑暗。这就是你意识的火焰。

在这个阶段,你不需要再关注臣服了。它已经发生了。如何发生的?全面的关注就是全面的接受,就是臣服。通过全面关注,你利用了当下的力量,也就是你本体的力量。没有任何抗拒可以在这种力量中生存。进入当下时刻,就不会有时间的存在,没有时间,就不会有痛苦,也不会有消极心态。

对痛苦的接受是通向死亡的旅程。面对痛苦,允许它的存在,接受它的事实,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就是有意识地进入死亡。当你已经消灭了这个死亡,你就会认识到没有死亡——你也不会再有恐惧。唯一死亡的就是小我。

你想要有一种轻松的死亡方式吗?你想要没有痛苦地死去吗?那么请你随着每一刻的消逝而死亡,让你的意识之光驱散被时间包围的小我。

臣服与行动的关系

托利明确指出,臣服与采取行动并不矛盾。臣服后,你不会被情绪或思维的束缚所控制,反而能更清楚地看到需要做什么,并采取“臣服行动”。这种行动与本体的能量相连,比起基于愤怒或不满的反应性行为更加有效。

例如,托利用“浓雾中的手电筒”比喻:浓雾是生活情境,手电筒是你的意识,明亮空间是当下时刻。臣服就像打开手电筒,照亮眼前的路,让你在迷雾中找到方向,而不是盲目反抗整个雾气弥漫的环境。臣服不是放弃改善现状,而是为行动提供清晰的前提。

用户提到“进步意味着超越现实的局限”。这与托利的观点并不冲突。臣服不是停滞,而是通过接受当下,打破思维的旧模式,释放创造力,从而实现真正的突破。如果人类一直抗拒现实而不臣服,或许会因内心的挣扎而耗尽能量,无法真正创新——住在洞穴里的状态可能正是抗拒的结果,而非臣服。

选择的力量

那些的确想受苦的人又是怎样的呢?我有一个朋友经常遭受其伴侣的虐待,并且她之前的伴侣也是这样对她的。她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男人,为什么她不从这种情况中摆脱出来?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要选择痛苦?

我知道“选择”这个词是新时代最喜欢用的词,但是在这种情况中它的意思就不完全准确了。认为某人在他或她的生活中“选择”一种不正常的关系或一种消极的生活状况,这种观点具有误导性。选择意味着意识——高程度的意识。没有它,你就不会有选择。当你从思维和条件反应模式中解放出来时,选择就开始了。在你达到这种阶段之前,你是无意识的。

从灵性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你被迫根据思维的制约模式去思考、去感觉、去采取行动。“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事。”这与智力没有关系。我遇到过许多高智商的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完全没有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完全被他们的思维所控制。事实上,如果智力和知识的增长与相应的意识增长不协调,不幸和灾难的爆发潜力是巨大的。

由于受到过去思维的制约,大脑通常会努力再创造它所记得的和熟悉的东西。

你的朋友陷入一种受虐待的爱情关系之中,并且不是第一次了,为什么?因为没有选择。由于受到过去思维的制约,大脑通常会努力再创造它所记得的和熟悉的东西——即使那些让你痛苦,但是至少它们对你而言是熟悉的。大脑通常会附着于它记得的事情。不记得的事情是很危险的,因为大脑没法控制它。这就是大脑不喜欢和忽略当下时刻的原因。对当下时刻的觉知,在大脑和“过去——未来”的连续体中打开了一个裂口。除非通过这个裂口,否则没有任何新的、具有创造力的东西能进入这个世界。

所以,你的朋友被她的思维所控制,可能会重新创造一种从过去学来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亲密和虐待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她可能根据孩童时期学来的模式采取行动,这个模式告诉她,她是没有价值并且应该受到惩罚的,也有可能是她大部分时间都通过痛苦之身在生活,而痛苦之身必须以痛苦为食。她的伴侣也有他自己的无意识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正好和她的互补。

当然,她的情况是自我创造的,但是创造这种情况的自我是谁呢?它就是来源于过去的心理——情绪模式。为什么它会创造一个自我呢?如果你告诉她,她已经选择了这种情况,你就是在加强她思维认同的力量。但是她的思维模式是她吗?是她的自我吗?她真正的身份是否来源于过去?请告诉你的朋友如何观察她思维和情绪背后的存在。告诉她有关痛苦之身和如何从中摆脱。教她内在身体觉察的艺术。向她示范临在的意义。只要她拥有当下的力量,她就会打破制约着她的过去,那她就会有一个选择。

没有人会选择失常、痛苦、冲突。没有人会选择疯狂。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意识来消除过去,没有足够的光亮来驱散黑暗。

没有人会选择失常、痛苦、冲突。没有人会选择疯狂。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意识来消除过去,没有足够的光亮来驱散黑暗。你没有完全地保持临在,你还未完全觉醒。同时,受制约的思维仍然在控制着你的生活。

与此相似的是,如果你和多数人一样,与你的父母之间存在问题,如果你仍然怨恨你父母所做的或没做的事,那么你就会相信他们当时有个选择,他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人们看起来好像是有选择的,但这其实是一个错觉。只要你的思维及其受制约的模式控制着你的生活,你还会有什么选择?没有。你甚至不在当下时刻。你思维认同的状态严重失常。这是一种病态的疯狂。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着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只是程度不一样罢了。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你就不会有任何怨恨了。你怎么能去怨恨别人的疾病呢?唯一合适的反应就是慈悲。

只有拥有当下的力量,也就是你自己的力量,你才能真正地宽恕。

所以,这就是说没有人应该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负责?我不喜欢这个观点。

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所控制,尽管你没有选择,你仍然会遭受着无意识带来的痛苦,并且你还会创造更多的痛苦。你将会忍受着恐惧、冲突、问题和痛苦带来的负担。这样,痛苦最终会迫使你脱离这种无意识的状态。

我认为,你说的选择对于宽恕也适用。在你宽恕之前,你需要变得完全有意识,并臣服。

两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宽恕”这个词,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很有限。如果你的自我感觉源于过去,你就不会真正地宽恕自己和别人。只有拥有当下的力量,也就是你自己的力量,你才能真正地宽恕。这会使过去变得失去力量,并且你还会深刻地认识到你曾经做过的事,或别人对你做的事,连你的本质所散发出来的最微弱的光都无法伤及。这样宽恕的整个概念就变得没有必要了。

我应该如何达到这种认识程度呢?

当你向事实臣服时,你就会全面地进入当下时刻,并且过去将不再有任何力量。这样,你就不再需要任何过去了。临在是关键,当下时刻是关键。

我如何知道我什么时候已经臣服了呢?

当你不再需要问问题的时候。


臣服为何不是消极的?

– 臣服不是忍受:你不需要接受不愉快的生活情境,而是接受当下的感受和事实,然后采取积极行动。

– 臣服不是退缩:它是放下思维的抗拒,展现真正的力量。比如,面对操控你的人,臣服不是屈服,而是内心不抗拒地坚定说“不”,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己。

– 臣服带来自由:通过放弃对现实的内心抗拒,你从思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与更深层的自我相连。这种状态下,你的行动更有创造性和影响力。

臣服的实践方法

要在生活中平衡臣服与行动,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1. 观察抗拒

当你感到不满或痛苦时,停下来,关注自己的内心。问:“我在抗拒什么?”观察思维如何贴标签(如“这不公平”),感受情绪的能量。

2. 接受当下

无条件地接受此刻的事实,不予批判。例如,“我现在很生气”或“事情出错了我很难过”,而不是试图否认或逃避。

3. 采取下一步

在平静中决定:“我能做什么?”专注于此刻能做的一件事,而不是被未来的焦虑淹没。

4. 感受结果

臣服的标志是内心变得轻松、清晰和平静。当你不再问“如何臣服”时,臣服已自然发生。

你做什么(行动)是次要的,怎样做(带着臣服的意识)才是首要的,因为意识的质量决定了行动的效果。真正的臣服是积极的,它让你从思维的局限中解脱,与生命的流动合作,而不是逆流而上。通过臣服,你能在改善现状的同时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力量,这正是平衡的关键。

臣服与改善现状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接受当下时刻让你从抗拒的泥沼中解脱,从而以更清晰、更具创造性的方式行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追求目标,还是在集体层面推动进步,臣服都能为你提供内在的平静和外在的力量。

用臣服点亮意识的手电筒,在生活的浓雾中找到属于你的明亮空间,然后坚定地迈出每一步。

 

https://mp.weixin.qq.com/s/vWtBsMp0FbtmhAu7u4nDbg

转载请注明:励志啊,互联网最励志资源聚集地 » 臣服的力量:如何接受当下,掌控人生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