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和弱者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能力的高低,而在于对不确定性的耐受力。
强者将不确定性视为机会。
弱者将不确定性视为风险。
所以面对不确定性时,
强者只相信事物的规律,在风险中分析机会。
弱者总沉溺自己的情绪,在机会中不控制风险。
因此在丛林社会中,强者当猎人,而弱者是韭菜。
一个人之所以会陷入焦虑和内耗的负面情绪,往往并非因为现实中的失败,而是内心被不确定的结果所扰动。
任何人面对未知都会产生本能的恐惧,这种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会转化为对确定性的盲目依赖。
为了逃避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很多人就会变得极端地厌恶风险,由此所有决策都会以稳定和低风险为首要标准,以此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掌控感。
然而,任何一个能够在现实中拿到大结果的人,都能够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解决开放性命题。
为什么公司的创始人和高层,明明做的事情并没有执行层多,但是收入却远远高于执行层。
因为他们需要解决的往往是不确定性问题,需要面对概率和风险,做出正确的战略和决策。
然而执行层通常都是完成确定性很高的工作,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是高度清晰和明确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成为真正的强者和高手,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对于不确定性的耐受力。
一个人能够承受多大的不确定性,不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他的「人生容错率」决定的。
强者并非出于天性能够无视概率和风险,而是通过充分的能力和资源,构建更高的人生容错率。
从而让他们有更强大的底气、更充分的认知,以及更冗余的时间和空间,去对冲未知的风险和失败的概率。
那么普通人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容错率」?
第一步:正确归因,找回内在掌控感。
如何定义问题,决定了如何解决问题。
将问题向内归因于自己可以通过行动控制和影响的范畴,是提高容错率的第一步。
向内归因的意思不是自我怪罪,绝对不要把问题上升到对于自我的全盘否定。
正确的归因是将问题视为暂时的、可解的,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从而拿回对于局面的掌控感。
当你感觉自己面对任何问题,有足够的认知找到解决方案,有足够控制力降低负面影响和实际损失。
你的心力就会增强,决心就会变大,你就能控制住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从情绪中解脱而投入行动。
第二步:积累冗余,对冲概率和风险。
针对自己不可控的概率和风险,就需要有足够的冗余来进行对冲。
就像如果你想用骰子扔出最大值六,在第一次失败之后,你需要做的不是研究骰子的构造,手腕的发力,或者抛出的角度,而是赶紧接着再抛一次。
因为扔骰子的结果是完全随机的,你的个人行为和主观能动性对于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唯一能够对抗单次随机性的方法,只有提高整体的尝试次数,也就是多试几次。
现实中任何一次尝试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所以积累冗余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永远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和底气。
全方位地积累自己的资金、能力、人脉等等,一切能够给自己人生兜底的资源,从而让自己拥有不下牌桌的资格。
第三步:撬动杠杆,从失败中获益。
失败仅仅是个人主观的感受,客观上来讲,没有失败,只有反馈。
你把结果当作失败,它就会让你一蹶不振,你把结果当作机会,它就能让你浴火重生。
世界上最顶尖的网球巨星费德勒,其实平均得分率只有54%,也就是说,比起对手,每个球他只有4%的优势。
然而就是这4%的优势,足以支撑费德勒赢下超过80%的比赛,成为一代网球巨星。
因为一场网球比赛的胜负取决于分、局、盘,是一个逐级积累优势的过程。
哪怕每一分只有4%的微弱胜率,随着回合数的增加,优势也足以撬动整场胜利。
传统教育让我们对扣分有根深蒂固的恐惧,所以总试图不废一兵一卒就完美通关。
然而人生的本质是一场概率游戏,胜利和失败都是常态,都只是撬动成长的杠杆。
我们要做的不是每分必争,而是用试错的经验,撬动关键分的胜率,用局部的失败,换取整个系统的胜利。
而这就是「反脆弱」的精髓,我们试图创造秩序,结果往往是被混乱反噬;我们总喜欢寻求稳定,结果却往往被风险摧毁。
一个人变强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命运的无常、人生的波折,生活的难测,挫折和失败躲不掉,避不开,绕不过。
然而任何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当你逐步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更高的容错率。
你就能够在波动、随机、混乱、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像荒原中的火苗一样,星火燎原,所向披靡。
https://mp.weixin.qq.com/s/WgCsj2ZryhB-twfybcQFog
转载请注明:励志啊,互联网最励志资源聚集地 » 一个能让你内心强大到不可战胜的顶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