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认知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认知,不是知识量,也不是学历,而是你理解世界、判断局势、做出决策的能力。
你怎么过滤信息、怎么理解人、怎么做决定——这套系统,才叫“认知”。
举个例子:
一个人在职场上遇到瓶颈时,他可能会想:“是不是我还不够努力?”
而认知高的人会问:“我是不是在用错了战略?是不是这个赛道本身天花板太低?”
这就是认知差:前者努力错了方向,后者精准切换路径。

先来看看这些最牛逼的人是怎么做的.
张一鸣:用“对话”和“建模”来更新认知
-
他最常做的事:向比自己牛的人提问,对话学习
-
他会把观察到的经验结构化成模型,一遍遍复盘和迭代
马斯克:第一性原理思维
-
不接受“这事本来就该这么做”的说法,而是不断问“本质是什么?”
-
他造电动车,不是去研究别人怎么造,而是回到“电池的基本物质成本”重新思考问题
芒格:跨学科模型系统
-
他强调“用不同学科的模型看问题”,比如用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来判断股市走向
-
他有个经典比喻:“手里只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你得有更多“工具”
那我们可以怎么做?
1. 升级你的信息源
-
不要被短视频、娱乐信息“吞噬”
-
关注优质播客、长内容、跨学科知识
2. 写作是最好的认知锻炼
-
把你学到的知识,输出成文章、笔记、卡片、模型
-
你会发现,写不清楚的,其实你也没想明白
3. 建立自己的“模型库”
-
不要只是学碎片知识,而要用模型来“统一理解世界”
-
比如:费曼学习法、第一性原理、金字塔结构、闭环思维、系统思维
4. 多和高手聊天,少跟低频共鸣的人瞎聊
-
你和谁聊天,决定了你思维的上限
-
如果你周围全是“怎么搞副业赚钱”的聊天,你很难跳出来看清赛道和方向
5. 定期复盘你的“判断力”
-
每周复盘一次:我做了哪些判断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
-
建议你记录一个“判断复盘日志”,半年后你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认知,就是你看待、理解和应对世界的能力;
我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我的人生高度。
这正是我们要花力气升级认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