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持续行动。
我发现王兴在回答某个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假设你的视力只能看一公里,两个人比拼谁能看到1.5公里的话并不是站在原地比。你往前走五百米,视力不变,你就能看到1.5公里的地方。
王兴只是回答一个具体的问题,但我从中得到了3点重要启示,这些启示指向一个课题,普通人的“普通”二字决定了开局配置:没钱、没人、没资源,拿什么比,用什么争?
这3点或许是种启发。
01/ 盲点是起点,不是终点。
你只能看一公里,这是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但是你看到的一公里处,不是你的终点,而是你的起点。
绝处逢生,一体两面。
任何对立的两个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你真正面对的问题不是你只能走到盲点处,而是从盲点处你向哪里走。
把盲点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
举个例子。
你在职场上遇到发展瓶颈,你以为摸到的是晋升天花板,但有没有可能是另一个方向的指示牌?有人从盯着职位层级到重视跨部门合作争取到新项目机会,有人发展兴趣爱好成功做起副业,还有人因为裁员找到真正热爱的生活方式。
升不上去,咱们四处走走,人生不是向上,而是向前。
从来没有绝路,只是另一条路。
当然,这条路想不出来,只能走出来,持续行动。
02/ 竞争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竞争的本质不是比有什么,而是比能做什么。
有什么,是静态的,做什么,是动态的。
查理芒格说:要想得到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从配不上到配得上是一种动态,这就是在动态中完成竞争。
当然,这个竞争表面可能是你超越了他者,但本质是你不断刷新自我版本,用新版本自我取代旧版本自我,不断刷新不断获得,不断获得不断刷新,这是一种增强回路。
版本只有更新,没有死亡。
只有停滞是唯一的死亡。
因为,就算是失败,也只是行动的副产品,而停滞是机会的坟墓。
生机在持续行动中。
03/ 行动改变竞争规则。
当你主动向前,规则会随之改变,竞争焦点也会转移。
但如果站在原地,你永远是在别人的规则下竞争;
只有走出去,才是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定义了比赛。
举个例子。
罗永浩想去新东方,在既定招聘规则下,他是入职标准的反面:高中辍学、毫无教学经验。但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直接行动,他给俞敏洪写了一封万字长信:“我,28岁,一事无成,但有野心。”
他的主动向前,改变了规则。俞敏洪破格给了他多次试讲机会,之后顺利入职。从一事无成罗永浩成了新东方英语老师罗永浩。
不行动是对可能性的否定,没有人对你的“可能”上心,你的行动是最大的贵人。
持续行动,持续创造可能。
最后,总结。
有人高开低走,有人低开疯走。开局是业力,行动是愿力。哪怕是往前走500米,你也会先比别人看到盲区外的景致。
停滞是最大的盲点,行动是唯一的生机。
持续行动,更是普通人最本质的竞争资本。